爱国艺人张金海
张建/文
在定兴县的北堽上村,很多人都记得村里成立的业余河北梆子剧团。而那些白发老戏迷,更忘不了剧团的前身“金胜和”戏班。“金胜和”戏班的班主就是张金海。
张金海(1878——1948),艺名“三盏灯”,幼年在本村上私塾,后家境日渐贫寒。1894年,张金海l6岁,拜容城县北章村老艺人“佛动心”为师,先学“青衣”后改学“刀马旦”。他体格匀称、面目清秀,被他的师爷“老永红”看中,领去学花旦,五年出科后,被请到三河县一家戏班担任主演两年半,又被请到保定第一楼组班,巡回于唐山地区演出。主要剧目有《春秋配》、《董家山》、《杨家将》等七十多个。每一次演出,他只要出场一亮相,两只眼睛光闪闪、亮晶晶,加上眉间的一个红点,犹如三盏灯一样,深受观众欢迎,被人们誉为“三盏灯”。
1905年,张金海开始到容城县“多顺和”科班、徐水县王老广的“广顺和”班教戏。1909年,在杨村马老再家教了两个旦角,尔后回到了家乡。他把自己的艺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后代,县内外徒弟170多人,口授剧目两百多个。如《断后》、《秦香莲》、《打渔杀家》、《烈女传》、《血手印》、《杀府》、《起解》、《红逼宫》等。
1910年,有着多年演艺生活的民间戏曲艺人张金海回到家乡,联合史红云、王老茂、于昌莲等戏曲爱好者,在村里组织起一个坐台戏班,起名“金胜和戏班”。初期只有十几个人,活动范围仅限于本村。后来,演员逐渐增加到三十多人,在张金海的带领下,戏班演出范围也从本村扩大到附近村庄,唱响易县、徐水等地。
“七七事变”以后,戏班停止演出,他回村当了保长,并开设了“华风”货栈。他名义上是保长,实际上是将“华风”作为八路军的秘密联络站,经常为八路军转运枪支、药品、文化用品等。在一次转运枪支时,他用一口棺材,做了个面人,把枪裹在里面,混过几道关卡,最后终于完成任务。解放前夕,他的真实身份暴露,于1948年12月17日晚上,还乡团冒充八路军把他骗出村子,遭枪杀遇难,终年七十岁。
金台梦/编辑
来源:方志金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