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兴在线 发表于 2018-12-24 11:32:56

定兴民间传说——留村垂云寺

留村垂云寺

记录:魏江

相传北宋以前就有了留村,留村地处定兴、徐水、易县三县交界处,紧连古镇姚村,离太行山只有二十公里之遥。

古时候这一带经常闹洪水,每年夏季雨水增多,河水猛涨,沿河两岸附近的庄稼被冲毁。据老一辈人传,不知在什么年代,附近村庄竟全被冲走,独有留村幸免,“留村”也因此得名。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身穿袈裟的僧人,对村里人说:“你们村里连年受涝灾,应该在村北建一坐北朝南的寺庙,供奉观音菩萨和玉皇大帝以及掌管风雨雷电的天神,初一、十五日烧香上供,寺名就叫“垂云寺”,再建两座七级宝塔,就会免涝灾和洪灾”。众人听罢,觉得这位僧人不是凡人,于是大家就商量建寺,可钱物怎么也凑不齐,这位僧人灵机一动说:“我有办法,你们给我宰一头牛,煮一锅牛肉,把肉晒成七八干,我带上十斤就够了”。众人按吩咐办好,那高僧把切好小块的牛肉干装在袈裟的内袋里,直奔县城而去。

到了衙门口就往里闯,两个衙役挡住他问:“你是干什么的?”僧人说:“化缘的”,衙役说:“到县衙化缘真是大胆。”一个人去给县官报告说外面有个僧人化缘,县官一听就火了,拒绝见僧人。那僧人便在门外中间的地上打坐,双手合十念道:“阿弥陀佛,善哉善哉,化不到缘我就先坐上九天再说”。于是就不动了,他白天一动不动,晚上等衙役休息了,就吃袈裟内袋里的牛肉干喝凉水,一连坐了七天。县官知道后说:“这个僧人还真有功力,叫他进来说话”,僧人便把建寺的事情一五一十向县官说了,县官觉得这也是关系百姓生计的事,马上给高僧拨银子回留村建寺。

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终于建成了这座寺院。众人都赞许僧人的义举。

前殿供观音、普贤和文殊三位菩萨;正殿中央供玉皇大帝,两旁是掌管风雨雷电的天神,天神个个都是威武神圣。大殿外立一块石碑,记载着建寺的详情,碑前是一口用石头砌成的水井,两侧有七层高的青石宝塔。周围是红墙灰瓦,寺门外有两尊汉白玉石狮,红墙周围有二十几棵松柏树,大殿两侧有月亮门通往后院,后院有家堂佛殿三间,另有僧人居住的寝室、厨房等。僧人们有耕地60亩,自食其力种植蔬菜及五谷杂粮,负责寺院的维护和管理。垂云寺建成,是留村及附近村庄的一件盛事。《留村村史》上说:“村正北有垂云寺一座,南通古遂,北延燕都,东邻鸡爪清泉,西映郎峰叠翠,寺中有双塔巍然耸立,此成千古之大观也。”

大寺的北面就是闻名遐迩的铜帮铁底运粮河,河上的船只来往频繁,南方的茶叶、丝绸往北运,北方的杂粮等往南运,好一派繁忙景象。凡是过往的船只看到这座壮观的寺院,都要靠岸下船到寺里烧香叩拜,祈求菩萨、天神保佑,永远兴隆平安。

这座古刹为什么叫“垂云寺”,历代没人说清楚。近来有人查阅资料,“垂云”二字大概取于三国时代何宴写的《景福殿赋》中的一段话:“远而望之,若摛朱霞而耀天文;迫而察之,若仰崇山而戴垂云。”该寺取上文句中的“垂云”命名,很可能意在形容留村千年古刹之气象。该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5)春重建,民国初年毁于火灾。

最近留村建筑施工时挖出全碑一块,是该寺清乾隆五十五年重建碑记。《重建碑记》说:“重建……纥今已告竣,但见神灵精爽,赫赫明明昭其光,殿宇森严,巍峨壮观,其秀辉煌映日,气象维新。南北往来过者无不瞻仰。猗欤休哉!云生古刹,雨散诸峰,天花敷彩,日叶成文,金绳开路,筏渡迷津,鱼依三藏,龙近香浓,性法宇宙,西域覆恋,惠于寰中。文佛其德何其盛欤,故重建妆颜,以下无疆之神。”通过这些片言只语,也可见二百二十多年前该寺之气象。

本村老教师高文章看到垂云寺相关资料后,曾写诗志感。诗云:

幼时闻古刹,昔盛燕都东。
宝殿凌霄汉,烟村沐晚钟。
三河行沃野,双塔映晴峰。
回首千秋事,风云变幻中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定兴民间传说——留村垂云寺